我们“重新遇见语文课”专栏的作者彪老师做了几年语文老师兼班主任。她逐渐有一个感受:很难分清楚哪些事情是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做的,哪些又应属班主任的职责。也许股票配资助手网,那些事情加在一起给学生带来的感受,本身也很难按照工作职能区分。在一些语文活动中,她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想法。在生活的相处中,她发现学生比他们那干瘪的作文更广大的人生素材。在她看来,语文本身,就是一种生活。
相信读者朋友们上学的时候,都收到过语文老师给自己的作文写的评语。等着作文本发下来,希望得到一个老师的“好评”,那种惴惴不安又带点期待的心情,或许如今都让人记忆犹新。在这件事上,彪老师曾经做过一些不一样的尝试——做学生的“笔友”。
看过之前专栏文章的读者们应该记得,彪老师上学时常喜欢带一个小本子,随身记录下所见所闻,这些看似不经意间的日常练笔,沉淀下了许多真正珍贵的思想和情感。她希望鼓励同学们也“练笔起来”,同时,自己不再是一个写评语的判官,而是“催更”的读者,用语文的视角,平等地走近他们的生活。在这样全新的尝试下,师生之间的距离悄然拉近。
当代小孩:“课下周游列国,
课上写姥姥卖煎饼”
工作几年后,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的生活体验比我还丰富,但他们好像没有讲述和思考生活的欲望。
展开剩余90%具体来说,一个每年去国外旅游两次、参加过市级甚至国家级重要演出、课余时间做过志愿者的学生,在作文里还是只会写“我想吃煎饼,姥姥生着病给我出去买”的故事。我每次都要气急败坏地抗议:“你姥姥都生病了!这个煎饼你非得吃嘛!你还整得挺感动?”学生往往被我逗得一边笑一边用卷子捂住脸,或者尴尬地摆弄摆弄自己精心呵护的刘海儿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也许大多数孩子在经历每一件我们认为“意义重大”的事情时,是习以为常的、无知无觉的。他们只是在每一个“伟大时刻”路过:举起手机,打卡式地拍张照片;偶尔遇上让人兴奋的东西,他们也只会感慨一句“6”,然后低头继续打手游。当下孩子们的生活并不匮乏,但他们缺乏对复杂体验的思考能力和感受能力。遗憾的是,这些能力就像肌肉力量一样,需要长期的训练,需要从小就有人引导他们讲述亲历的故事、表达自己的看法。这种能力的缺失,不是学习几个修辞手法、背诵几个绝美排比句就可以弥补的。
于是我想起,我上学时有一个小本子,我会在上边随笔记录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,记录一些语文老师偶然间迸发的金句,当然也包括一些从青春杂志中摘录的无病呻吟的华丽句子。记录会增加你与生活的“摩擦力”,会让那些容易一闪而过的瞬间留下一些叫做“文字”的沉淀物。而感受和思考,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。
我决定发动我初一的学生们一起去做这件事。
做笔友,写“评论”而非“评语”
我给这个任务起名叫“小小练笔”。“小小”的意思是篇幅很短,本子很小,随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可以掏出来就写,大家都不用有压力和为难情绪。
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我翻出了自己高中时在小本本上记的内容,给他们读了我们高中课间发生的搞笑片段。
(1)
运动会前,班长华北站在讲台上:“本次运动会……”
火爆小魏:“直接说还用上晚自习不!”
华北眯着眼睛坏笑:“先告诉你们好消息,坏消息待会再说。”
火爆小魏:“坏消息就烂在你肚子里吧!”
(2)
物理课:
老师:“一列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,假设f、t不变,那么这列声波会怎么样?”
红新:“淹死。”
(3)
地理课:
老师:“如果东非大裂谷两岸继续向外扩张,到三零零几年时又会形成一个大洋,应该把这个大洋画在哪儿呢?”
华北:“到时候再说吧!”
(4)
一个课间,阿亮着急忙慌地跑过来让小郭咬一口他手里的糖葫芦,小郭拒绝,阿亮着急地说,快吃,有特殊意义!小郭咬一口后阿亮又分给畅哥和桦子,小郭莫名其妙,问畅哥,啥意义啊?畅哥说:“该上课了,自己吃不了了……”
(1)
运动会前,班长华北站在讲台上:“本次运动会……”
火爆小魏:“直接说还用上晚自习不!”
华北眯着眼睛坏笑:“先告诉你们好消息,坏消息待会再说。”
火爆小魏:“坏消息就烂在你肚子里吧!”
(2)
物理课:
老师:“一列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,假设f、t不变,那么这列声波会怎么样?”
红新:“淹死。”
(3)
地理课:
老师:“如果东非大裂谷两岸继续向外扩张,到三零零几年时又会形成一个大洋,应该把这个大洋画在哪儿呢?”
华北:“到时候再说吧!”
(4)
一个课间,阿亮着急忙慌地跑过来让小郭咬一口他手里的糖葫芦,小郭拒绝,阿亮着急地说,快吃,有特殊意义!小郭咬一口后阿亮又分给畅哥和桦子,小郭莫名其妙,问畅哥,啥意义啊?畅哥说:“该上课了,自己吃不了了……”
孩子们看了哈哈大笑,我补充道:“希望大家的练笔可以超越老师,写得更生动、更搞笑、更丰富。记你身边的同学,记路上的一朵云彩,记公园里偶遇的一只小狗,都可以!我会每周分享一次精彩练笔,如果你是个显眼包,你身边又刚好有个文笔大神,那你就做好准备成为练笔明星吧!”
收到学生的练笔后,我并没有像判作文一样给他们写“评价”,而是像网友一样写一些追问或者催更的“评论”。比如女班长经常写自己和活猴儿体委小杨的斗智斗勇日常,我便给她评论了一条“小杨十级观察员,驯猴高手”;喜欢昆虫的女孩每次都在练笔后边附一张照片,我评论“多写爱看”;学生写“数学课上半个班的人都很困,吃着手里的倒刺”,我评论“细节绝了” ……
女生调侃班里的中二少年。
喜欢昆虫的女生记她的螳螂吃掉了蝴蝶。
此外,我还会给学生留“采访问题”。
比如班里有位很有“大姐”气质的女生,人称“喵姐”。喵姐是所有人的姐,甚至她妈妈都叫她“喵姐”。作为中队长,班里的大部分事务都要她来组织,对朋友也是“妈味十足”,操碎了心。于是我给她留言提问:
作者供图。
发本的时候我对学生说,我给你们中的一些人留了采访问题,是我对你们的好奇,期待你们的回答。等下一次收作业,我看到有个游泳健将女生给我留言说:“老师我想要问题!”那时我才意识到,也许很多孩子是期待别人对自己有好奇心,期待自己被“采访”的。
作者供图。
原来表达欲的本质,是他们决定,同意被你这个成年人看见。
记一个学生
有一次看学生练笔的时候突发奇想,在一个学生的本子后边写了一段对他的描写。这是一个成绩不好有点儿“蔫儿淘”的男生。发作业的时候我说,我在你们中某一位的作业里写了关于他的小片段,待会儿你们可以看看是谁哦!
教室一下沸腾,所有人拍着桌子说快发快发,下课铃一响,就围过来一群人抢着发本,一边抢还在叽哩哇啦地叫。孩子们期待地等着本子发下来,急切地翻开,失望地收起。本子发完他们也没发现到底谁是幸运鹅。原来“正主”小米同学压根没关注这事儿,早就去和教室后边的兄弟玩互相骂儿子的游戏了。
直到以加菲猫为首的好奇大王们过去翻开他的本儿,四散的巡查员们马上围成一圈儿。加菲猫站在半圆的中心把着本子不放,还在替看不见的吃瓜群众朗读,不时引起一阵大笑。这么大的动静才吸引来了“正主”的注意,他在一圈人墙外,踮着脚张着嘴,欢喜地抱怨着:“哎!我还没看呢!”
我在他的本子后面这样写道:
小米的嘴巴总是半鼓起的,好像随时准备小声和离得近的兄弟嘀咕几句,或者趁老师不注意塞一片薯片。一般人做了坏事被抓,都会马上表现出一脸无辜的样子,或者开始为自己辩解。而小米每次犯了事儿,都会呲起牙,眼睛像在坐过山车一样眯起来,同时锤一下桌子。不知是在怪老师严苛,还是在怪自己点儿背。
小米人缘很好,经常在放学后请好哥们儿去吃点辣条烤冷面。有时被好哥们儿开了玩笑,他便会指着对方叽里咕噜地回骂,每到这时,瘦小的小米都有种提刀上马的气势。
这后面还有一段写小米的“高光时刻”,是夸他作班会报告的时候准备认真,光芒万丈。同学们读完,一起发出善意的起哄声。小米笑着抢过练笔本,哄散了人群。
小米的嘴巴总是半鼓起的,好像随时准备小声和离得近的兄弟嘀咕几句,或者趁老师不注意塞一片薯片。一般人做了坏事被抓,都会马上表现出一脸无辜的样子,或者开始为自己辩解。而小米每次犯了事儿,都会呲起牙,眼睛像在坐过山车一样眯起来,同时锤一下桌子。不知是在怪老师严苛,还是在怪自己点儿背。
小米人缘很好,经常在放学后请好哥们儿去吃点辣条烤冷面。有时被好哥们儿开了玩笑,他便会指着对方叽里咕噜地回骂,每到这时,瘦小的小米都有种提刀上马的气势。
这后面还有一段写小米的“高光时刻”,是夸他作班会报告的时候准备认真,光芒万丈。同学们读完,一起发出善意的起哄声。小米笑着抢过练笔本,哄散了人群。
为什么我会选小米呢?因为在判到他的练笔时,我感到了明显的敷衍态度。于是突然意识到,自己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,对他其实不太了解。而他也没什么想要被了解的意思。于是我想,文字也许是一种拉近师生关系的方式吧。
一周后,我又收上来一部分学生练笔,看得出他们为了脱颖而出得到我的“人物速写”煞费苦心。加菲猫写学校外墙的桑葚熟了,落在操场上炸开一片片紫色,于是他便在集会的队伍中悄悄天气预报:“今天天气晴转局部下桑葚。”这时正好落下一颗桑葚来,引得周围人在一片安静中忍不住噗嗤笑出声。
“局部地区下桑葚”。
我在办公室读了这段,大家一起感慨好可爱。我又想起昨天发作业时他焦急好奇的样子,于是翻开他的练笔本,提笔写下:
“他像猫咪一样敏锐,又像猫咪一样松弛,是一个加菲猫男孩。”
给学生的人物速写。
作者/彪老师
编辑/刘亚光
校对/杨许丽股票配资助手网
发布于:北京市至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